为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11月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2025级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97名学生,前往盱眙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开展以“传承铁军精神,赋能青春征程”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由马院李小玮、关琪两位老师组织。

同学们缓步于各展区,在史料图片与革命文物前驻足凝视,认真聆听新四军在黄花塘期间的斗争历程,深刻体悟“铁军精神”的时代内涵。

在纪念馆中,曾被誉为我国“扫雷第一艇”的“淳安号”800扫雷艇(舷号4422)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这艘功勋舰艇从战火中诞生、在海疆守护中劈波斩浪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斑驳的舰体与泛黄的照片,无声传递着革命先辈的战斗豪情与忠诚使命。
“舰身虽已褪去硝烟,但凛然气势犹存。‘淳安号’不仅是一艘舰艇,更是一种精神图腾。”25高铁1班马若在触摸舰体后感慨,“我们要把这种‘逢险必上’的作风带到专业学习中。”同班陈丹丹同学则被革命先辈的细节所打动:“陈毅等将领在茅草房中指挥作战,仍坚持不占耕地、帮助老乡,让我真切感受到军民鱼水情,也更懂得今天和平的珍贵。”

此次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激活本土红色教育资源,以场景化、互动式教学替代传统课堂讲授,有效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传输”转向“双向共鸣”,切实提升了育人实效,进一步坚定了学子们以青春传承铁军精神、以专业服务交通强国的信念与决心。带队老师表示,“把课堂搬进历史现场,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触摸历史、理解精神,把家国情怀融入职业担当,把个人成长锚定在国家发展的航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