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六大理论特质得到了鲜明体现。
“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科学的制度必然是浸润在社会实践之中的,并且是对社会实践做出的清晰合理的回应。回顾近代中国历史,社会主义之于中国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鸦片战争之后,实用主义、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甚至资本主义等都曾经成为救亡图存的方案,但最终的结果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作为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探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在经历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发展挫折和困难后,不仅没有向西方学者预测的那样走向“历史终结”,相反却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是对实践问题的科学回应,同时在不断地回应和探索中,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等的健全和完善,也使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可以说,这种源于实践、回应实践的鲜明特质,在实践层面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更加坚定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进而不断巩固着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可和支持。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动实践,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真正体现了制度创新的科学法则,是近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总的来说是合乎时代、符合国情的。
“人民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党和人民群众就建立起了天然的联系,成为了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政治理想、路线方针、行动纲领,都表现出鲜明的人民性色彩,体现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比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都鲜明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在价值取向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正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收获到了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对社会主义产生了发自内心的信赖、拥护和支持,赋予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有力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展开,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可以说,我国在短短几十年里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得益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近些年来,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我国始终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凸显出我国社会主义的优势和活力。我国这种“逆盘增长”的势头也有力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制度选择的科学性,以及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国在搞好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以负责任大国的身份,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付诸于行动。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大力支持中东、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动能,作出了新的贡献,用中国智慧和中国行动体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人类共同利益,将中国智慧用于解决国际问题,提出并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成为引领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两大奇迹”的产生,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与生具有、难以消除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隐患,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而这对于具有相似经历、相似基础、相似处境,当前仍在苦苦追寻现代化之路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桑雷)
链接地址:http://www.rmlt.com.cn/2021/1203/6335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