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大运河(淮安段)板闸遗址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重大考古发现。为进一步感悟运河文化,传承地方文化资源,11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走进板闸遗址文化体验中心。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水闸遗址,板闸遗址的修建丰富了大运河的文化遗产。支部教师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在这里深度感知了板闸的兴建、发展、衰落、和重现的一生。其中,前厅的“又见板闸”,唤起了大家对运河历史的兴趣;序厅的“春秋纪事”以沙盘投影的方式揭开了板闸的前世今生;之后的“古闸风云”“淮上雄关”“凤里传奇”和“瞬间即永恒”四个展厅,则以开闸放水、拉纤、皮影戏、轨道乘船、投壶、击缶、糖画等传统技艺展示,引发了支部教师一场场穿越古今的奇妙体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要求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见证了运河的源起、发展、鼎盛,尤其是明清两代曾经作为漕运和河道治理中心,成为运河重镇。这次板闸之行,支部教师深有体会,纷纷表示它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淮安的城市史,进一步激发对运河文化的热爱,自觉做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发扬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张文玉 图:于兴艳 审核:费婷婷)